首页

SM丝脚

时间:2025-05-30 00:53:58 作者: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五年攀升,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浏览量:52940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夏宾)过去十多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城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齐头并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DES-CSI)达86.4分,同比提升1.4分,连续五年创新高;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9分,连续两年增长,数字乡村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彰显“数字惠民”实效。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中国10余个重点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6个城市满意度首次迈进88分门槛,形成“第一梯队”;重庆、武汉以超城市平均分(86.4分)的表现紧随其后。15个城市满意度实现同比提升,长沙、杭州、深圳、北京增幅均超2分,数字经济“头部效应”与“整体跃升”特征显著。

  从服务业态看,20个数字经济主要业态满意度均超过85分,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线上直播位列前三。其中,线上直播、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满意度提升最快,反映出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达34.1%,较2023年激增26.3个百分点,已融入办公、学习、娱乐等多元场景,但生成信息真实性、功能实用性等仍需突破瓶颈。

  从发展维度看,数字竞争、参与、保护指数均显著提升,消费者对创新应用丰富度、消费维权效率、交易安全的认可度大幅提高。尽管数字共享指数出现回落,但70.6%的受访者认可数字经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折射出技术进步对民生的直接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差异化发展路径成效初显。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报告显示,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9分,较2023年提升0.7分,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分省市看,北京以87.2分领跑,山东、河南超81分形成“第二梯队”;甘肃后发优势显著,满意度提升2.3分,成为进步最快省份。

  在发展维度上,数字乡村竞争指数提升显著,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乡村物流体系持续优化,农产品网络销售从业者数量显著增加。然而,数字参与指数出现回落,反映出乡村居民数字技能熟练度、网络消费潜力仍待挖掘。

  此外,数字共享指数稳步提升,83.7%的受访者认可网络质量与生活便利性的改善,但数字医疗、数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需补短板。

  针对调研发现的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民生领域服务短板等问题,中国质量协会给出多项建议,一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提升乡村数字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让数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安徽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然而,细心的张镇璋发现,每到休息日,食堂就变得冷清很多,大家只是到了饭堂拿点水果便起身离开;到宿舍一瞧,吃泡面的大有人在。

外籍媒体人爱丽克斯:希望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据气象部门监测预报,当前,南海至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上扰动云团活跃,其中南海中部热带低压继续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趋向越南北部沿海,强度逐渐加强。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加快解决提升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的“卡脖子”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当前,提升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仍面临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的现实困境。总体来看,这些现实困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既有技术创新层面的桎梏羁绊,又有思维意识层面对用好用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认识短板。未来,我国可根据提升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的难易程度、优先级别、研发周期、资金投入、产出效益等,建立科学的评估矩阵,推动实现提升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预期目标。

南昌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综合类双选会举行

据了解,今年永定区洪山镇水稻种植面积8300余亩,亩产可达1300多斤。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及水稻等优势农业,指导种植户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统一田间管理,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开发银行第九届理事会年会举行

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将协调大部分对乌国际安全援助。北约在德国设有指挥中心和联盟东部的后勤中心,以及约700名军事人员。他称,北约“将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